Jason 雜談小屋

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從 NBA 到企業管理的智慧



最近 NBA 明星賽剛結束,Alex 老師特別寫了一篇文章在分析這次的明星賽 (原文見此)。在文章中,老師寫到了三點感想:(1) 彈性裁量,提到這次增設名額引發的衍伸問題,提醒我們在做決定要顧忌彈性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 『本來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卻可能創造更多的問題。(2) 抗壓應戰,『頂得住壓力,才能享有榮耀。(3) 變與不變? 提及了NBA在無論比賽節奏或是球團組織調整上的節奏都越來越快,要求『好還要更好』。

說真的,我並不是會守在電視前看NBA的人,雖然曾經去舊金山的時候有順便繞到勇士主場 Oracle Arena 去看了勇士對公牛的比賽,但還遠遠稱不上是NBA的忠實粉絲。相信有在看 NBA 的人直接看 Alex 的文章應該會非常有感。

這裡想要延伸分享的是最近一個關於蘋果的新聞



不單純是在 NBA,事實上在企業界中各公司無論大小也都經常聽到組織調整、人員調整、企業轉型、管理階層異動的新聞。沒有人知道企業的轉型或是調整是否會成功,但世界改變的速度越來越快,光是手機看到最近從 CES 到 MWC 滿滿的摺疊手機,所有摺疊手機相關類股漲翻天就知道,這個大家都以為已經黔驢技窮玩不出新把戲的智慧型手機產業又將迎來新一波的浪潮(當然價錢也是)。至於這是滔天的海嘯還是只是小小的浪花馬上死在沙灘上誰也說不準,唯一知道的是各企業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不斷喊著轉型、不斷喊著沒人接班、高階主管覺得跟次世代之間有巨大的鴻溝,大型企業體型太大難以轉身,制度僵化缺乏彈性,口中不斷喊著大象學不會跳舞。但事實上,在大象們想要學習跳舞的同時也面臨到失敗的風險跟危機,一旦失敗那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不是只有一兩個人沒有工作,而是動輒成千上萬人的家計都會受到影響,這巨大的壓力可不一般。



對於企業領導人跟高階主管們來說,就跟 Alex 從 NBA 明星賽帶出的三點感想一樣,他們也面臨了相同的狀況:

公司轉型會不會失敗?想要解決現在的問題會不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只是自己看不到?就算是對的路,要走多久?自己是否頂的住壓力?旗下團隊是否頂的住壓力?更重要的是老闆是否頂的住來自市場、來自股東、來自董事會投資人的壓力?只有格局夠大,看的夠遠,執行力夠強,且頂的住壓力的領導者,才能享有最後的光環與榮耀。更進一步,難道一切都在你規劃的道路上就夠了嗎?別忘了老闆跟投資人永遠是貪心的,好還要更好,今天的獲利成績就變成了明日的地板,只有真正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一次又一次的轉型又能持續往前走的企業,才能真正企業長青。

如同IBM,透過獨創的 H1/H2/H3 策略,從1911年到現在,已經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也一次次的轉型成功。雖然他並非一路都沒有遇到困難與低潮,然而憑藉著領導者的智慧與能力,確實讓這個已經超過一世紀的藍色巨人依然鼎立在商場上。當然他並非唯一,從一戰前就存在的這些大型企業也都是我們可以借鏡的對象。



延伸閱讀逆轉勝又如何?尷尬和失望之餘,我對今年NBA明星賽的三點感想



2019年2月19日 星期二

新年新希望:讓我們一步步地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其實非常有趣的是每年年底或年初,就會有很多人開始寫新年新希望,而身為中國人有個好處:如果你發現在國曆新年設定的新年新希望過了一個月都還沒進展,那麼在舊曆年還有一次機會讓你可以好好檢討並迎頭趕上。

謝謝Alex老師送的新年禮物(原文見此),一篇讓我們可以逐步變好的文章以及三點實用的建議。

● 想想自己在五年後、或十年後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 養成每天一早列下to-do list的好習慣。

● 把目標放在一個自己現階段難以達成的至高點。


想想自己在五年後、或十年後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記得當年第一次帶領團隊時,主管跟我說:「每個人想要的成功都不一樣,你想要幫助大家更好更成功,那就要先知道對他來說的成功究竟是甚麼?」在現實上,有的人想要賺錢,有的人想要職位,有的人想要平穩,有的人重心放在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跟考量,每一個人對於成功的定義也都不一樣。從那之後我也經常在面談或閒聊的時候問起 member 你想要的是甚麼?如果可以明確的講出來,那我們就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幫助你達成目標。很有趣的是,有人跟我說他想要在三年內薪水成長 50%,有人跟我說他五年後想要開寵物店,有人跟我說他六年後想要開咖啡廳,也有人想要帶領更大的團隊去完成更多任務。這些都沒有對或錯,只是選擇,釐清並選擇一條自己想要且不會後悔的路。

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樣,我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去讓自己更好,幫助更多人,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到世界各地,看看世界,更了解世界。所以我也會給自己定義在不同面向不同事物的時間軸,在工作上、在生活上、在興趣上、在未來的規劃上都是。然後就會發現有些其他人很在意的事,其實我自己沒有這麼的在意;有些我想做的事,身邊似乎沒有這麼多人想去做。然後就會更知道甚麼事該做,甚麼事不用因為大家都在做而去做,了解了自己想要甚麼,知道了對自己來說甚麼事成功,就能找到更清楚的方向。


養成每天一早列下to-do list的好習慣



我們每天都有好多好多想做跟需要做的事,每天列出這些事,除了讓自己有個 check list外,也給自己壓力,讓自己必須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滿足這些事項。試著寫下真正可以落實的動作,而不是只是大綱,在列的時候其實也等於快速思考過一遍可以怎麼進行,然後也許有些事自己想的太簡單,也許有些事自己想的太複雜,在這一天天的反覆訓練修正中,在判斷要如何處理事情的面向上就會越來越精準。

在帶領PM team 的時候,每天都有不同產品線的不同客人不同專案出現不同問題,如何可以快速的判斷下一步應該怎麼處理,或是有誰可以幫得上忙。通常,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一個個開會慢慢討論,也不可能所有事都自己一個個輪著慢慢做,結果讓自己成為 bottleneck,所以如何快速且精準的判斷就變成不得不學會的能力。Alex 老師在文章中告訴我們更多關於 to-do list怎麼做的實際做法,很推薦大家都去看看。


把目標放在一個自己現階段難以達成的至高點



這是一個除了「把自己放在比現在位子更高2階去思考問題」外,另一個我建議經常放在心中的概念。不要擔心那個目標難以達成,不要覺得那個目標遙不可及,事實上在達成一個個目標後,你就會開始知道只要自己把目標設定清楚,願意努力一步一步去落實,達到目標的速度會比你自己想像的還要更快。保羅‧亞頓有一本書叫《重點不在你多優秀,而在你想多優秀》,其中也提到設定目標的重要性,雖然會不斷的面對到失敗,可能一直讓人覺得怎麼還達不到,但一次次的失敗會變成寶貴的經驗把我們往目標更推進一步。

老師在文章中的書櫃案例也是非常的淺顯易懂又讓人印象深刻,也是非常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讓我們都可以越來越好,每個人都一步步往自己定義的成功邁進。

再次謝謝老師的精采好文。

延伸閱讀: 遲來的新年願望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