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 3/20 號的時候去上了一堂『銷售課』。每每講到「銷售」或是「業務」時,經常會被冠上一些「罪名」,例如:
真的是這樣嗎?
曾經有位 top sales 說過:「當業務最重要的就是使命必達!」
與談判相同,業務銷售的對象也是「人」。也就是說,並不存在一套SOP可以適用於所有的銷售情境,也不存在一種話術可以適用於所有的產品與客戶。那麼,難道銷售能力就只能靠經驗養成完全無跡可循嗎?
經驗固然重要,但若可以有些原則脈絡甚至是表格架構讓人參考,說不定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有些朋友知道我們公司在微風廣場有個專櫃,在上課之前,為了提升專櫃的業績,我也不斷的在問自己一些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在此整理了幾點我在課堂上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銷售前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精良的武器,至少要有顆清醒的腦袋!事前準備就是在讓我們知道自己現階段究竟在做甚麼、該做甚麼。更重要的是客戶現階段究竟在做甚麼、下一步會做甚麼。這也是許多人一直以來的盲點,以為有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殊不知連客戶目前在哪個階段都沒有釐清。
回想起專櫃,因為95%以上的客人都是預約制,所以我們在事前是有時間與機會對客人做研究,甚至是進一步的討論這個客人的屬性及該用甚麼樣的商品、如何攻下這個客人。本來我以為雖然還有改進的空間,但也算是有做準備了,但在我重新整理並思考了整個流程後才發現:其實我們只做了情報蒐集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想依賴臨場反應來銷售。把不成交的原因歸給現場銷售人員能力不足,卻沒想過其實是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順帶一提,有時候公司的業績不好,未必都是銷售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行銷的問題,檢視整個流程確認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突破現狀。
面對顧客的 SQL
這裡的 SQL 指的不是軟體業中存取資料庫的語法,而是 Solution, Question, Listen 的縮寫。
Solution (解決方案)
在課堂上老師提到了顧問式銷售(Consultative Selling),在顧問式銷售中銷售的不再是傳統銷售中以產品為重,而是以客戶的問題及需求為出發點,提出一套客製化的解決方案,真正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困難點在於我們的產品也許無法很直觀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或是根本不足以真正的解決問題,這時該怎麼辦呢?
詢問過幾個朋友,有人說這只能靠經驗,也有人說那表示他不是我們的TA,比較好的幫忙介紹,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但更有人說管他的先賣再說。
有時候我們一個產品無法滿足,但多樣產品組合起來或許可以;有時候我們的產品就是不夠,那也可以考慮拉第三方進來一起提供解決方案;有時候,雖然我們所處的業界沒有,說不定其他業界有些做法可以參考。
舉例來說,買車買房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房貸車貸,但鮮少有人知道在某些購物管道上購買高價物品,這些平台會幫我們跟銀行協商無息分期付款。
提出一個不存在的解決方案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另一個面向來說,不容易但市場上有需求,那是不是表示如果能夠完善他,就是我們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呢?
Question (提問)
既然我們是以客戶的問題及需求為出發點,那自然不能免除向客人提出許多的問題,如果每個問題都直來直往的直球對決,想必大多數的人只會在心中翻個大大的白眼並暗想「你是哪位啊?」
為此,Alex 老師開發出了 CORE 發問技巧,透過四種不同類型的問句,讓原本只會硬梆梆直球的人,多了曲球、變速球、伸卡球的選項。就像捕手配球一樣,當球種多了後,原本單純的直球也可以展現功效。在問句中也是,因為句型多了,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讓原本的直來直往的問句不再那麼的尖銳刺耳。善用不同的發問技巧,除了可以得到想要的資訊外,甚至可以快速地建立起信任感。
當然,在銷售中提到問句,就絕對少不了那大名鼎鼎的 SPIN。當客戶跟我們之間建立起了信任感後,我們自然的需要開始探詢需求,而 SPIN 就是為此而生,透過 SPIN,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去挖掘出客戶的真實需求,並連結到其真正關心的利益,而不是只有見到黑影就開槍,對需求還不瞭解就急急忙忙的推銷產品。
CORE 發問技巧在建立關係,展現好奇與關心上非常有幫助,而 SPIN 則是在探詢需求上是個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其中一點很重要的是:耐心。不要講沒兩句話就開始推銷產品。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銷售人員最常做的事,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業務接近我們都只是為了業績而已的原因。確認清楚客戶的需求後,提出最適合他的解決方案,才是顧問式銷售。
Listen (傾聽)
傾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絕對不低於上述兩點,畢竟如果想要知道客戶需求,卻沒有認真聽,又怎麼可能真的提出滿意的方案呢?如果只是一直丟問題給客戶,只是一昧的想要把計畫中要問的問題問完,客戶又怎麼可能會有信任感,又怎麼可能會願意說出心裡的話呢?
事後的檢討與改進
人無完人,業務的目標就是不斷挑戰更高的業績,賣賣賣直到征服世界!
檢討是必要的。
通常大家說到檢討都是針對失敗做檢討。一筆單沒有順利結單,至少會有三個面向可以思考(1) 為什麼失敗 (2) 下一步還可以怎麼做 (3) 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順利結單的,開心之餘至少也有三點值得思考 (1) 為什麼成功 (2) 甚麼地方還可以更好 (3) 跟這個客戶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成功的案例還是有可以更好的地方,相對的,失敗的案例中也會有做的好的地方。其實,如果要再更細部去分,運用 MTa 的概念,還可以拆分成是技術性問題還是非技術性問題,甚至更進一步去排出優先順序並且調整改善。但這篇文章還是以銷售為主,就不再贅述。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態面的想法。聽過許多人說他們不想當業務,因為他們不太會講話,或是覺得不想把關係建立在金錢之上。不過身為一個業務,工作就是要把業績做好,為了業績去跟人接觸並沒有錯,也沒甚麼好覺得不好意思的。就跟軟體工程師寫程式然後公司給薪水一樣,任何人把商品銷售給另一個人,幫助他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應有的報酬,本來就是合理的事情。至於不太會講話,反應快確實在很多地方都有好處,但相比起認真做好事情準備且善於傾聽客戶需求的業務人員,前者的業績未必就會比較好。
因此面對客戶毋須覺得銷售商品難以啟齒,把自己當作是對方的顧問,勇敢地提出解決方案吧!
- 業務就是很會講話的一群人
- 業務都只是為了自己的業績著想
- 業務都只會出一張嘴不會做事
真的是這樣嗎?
曾經有位 top sales 說過:「當業務最重要的就是使命必達!」
一部有點年代的日劇トップセールス ( 譯名: 首席銷售員, 英文劇名: TOP SALES) 中描述了日本在60年代一位女性賣車業務員的故事,其中將服務與使命必達的精神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個好的業務員,真的只要使命必達就夠了嗎?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明確的事情可以去做呢?
上了『銷售贏家必勝攻略』後,除了基本的使命必達外,又多了一些更明確的方向。
經驗固然重要,但若可以有些原則脈絡甚至是表格架構讓人參考,說不定可以少走一些冤枉路。有些朋友知道我們公司在微風廣場有個專櫃,在上課之前,為了提升專櫃的業績,我也不斷的在問自己一些問題:
- 事前準備很重要,但要準備些甚麼?
- 面對顧客,不知如何叫他買單,該怎麼辦?
- 事後該怎麼檢討改進?
針對這些問題,在此整理了幾點我在課堂上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銷售前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精良的武器,至少要有顆清醒的腦袋!事前準備就是在讓我們知道自己現階段究竟在做甚麼、該做甚麼。更重要的是客戶現階段究竟在做甚麼、下一步會做甚麼。這也是許多人一直以來的盲點,以為有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殊不知連客戶目前在哪個階段都沒有釐清。
回想起專櫃,因為95%以上的客人都是預約制,所以我們在事前是有時間與機會對客人做研究,甚至是進一步的討論這個客人的屬性及該用甚麼樣的商品、如何攻下這個客人。本來我以為雖然還有改進的空間,但也算是有做準備了,但在我重新整理並思考了整個流程後才發現:其實我們只做了情報蒐集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還是想依賴臨場反應來銷售。把不成交的原因歸給現場銷售人員能力不足,卻沒想過其實是準備工作不夠充分。
順帶一提,有時候公司的業績不好,未必都是銷售面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行銷的問題,檢視整個流程確認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突破現狀。
面對顧客的 SQL
這裡的 SQL 指的不是軟體業中存取資料庫的語法,而是 Solution, Question, Listen 的縮寫。
Solution (解決方案)
在課堂上老師提到了顧問式銷售(Consultative Selling),在顧問式銷售中銷售的不再是傳統銷售中以產品為重,而是以客戶的問題及需求為出發點,提出一套客製化的解決方案,真正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困難點在於我們的產品也許無法很直觀的幫助客戶解決問題,或是根本不足以真正的解決問題,這時該怎麼辦呢?
詢問過幾個朋友,有人說這只能靠經驗,也有人說那表示他不是我們的TA,比較好的幫忙介紹,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但更有人說管他的先賣再說。
有時候我們一個產品無法滿足,但多樣產品組合起來或許可以;有時候我們的產品就是不夠,那也可以考慮拉第三方進來一起提供解決方案;有時候,雖然我們所處的業界沒有,說不定其他業界有些做法可以參考。
舉例來說,買車買房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房貸車貸,但鮮少有人知道在某些購物管道上購買高價物品,這些平台會幫我們跟銀行協商無息分期付款。
提出一個不存在的解決方案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另一個面向來說,不容易但市場上有需求,那是不是表示如果能夠完善他,就是我們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呢?
Question (提問)
既然我們是以客戶的問題及需求為出發點,那自然不能免除向客人提出許多的問題,如果每個問題都直來直往的直球對決,想必大多數的人只會在心中翻個大大的白眼並暗想「你是哪位啊?」
為此,Alex 老師開發出了 CORE 發問技巧,透過四種不同類型的問句,讓原本只會硬梆梆直球的人,多了曲球、變速球、伸卡球的選項。就像捕手配球一樣,當球種多了後,原本單純的直球也可以展現功效。在問句中也是,因為句型多了,只要運用得當,也可以讓原本的直來直往的問句不再那麼的尖銳刺耳。善用不同的發問技巧,除了可以得到想要的資訊外,甚至可以快速地建立起信任感。
當然,在銷售中提到問句,就絕對少不了那大名鼎鼎的 SPIN。當客戶跟我們之間建立起了信任感後,我們自然的需要開始探詢需求,而 SPIN 就是為此而生,透過 SPIN,我們可以更深入的去挖掘出客戶的真實需求,並連結到其真正關心的利益,而不是只有見到黑影就開槍,對需求還不瞭解就急急忙忙的推銷產品。
CORE 發問技巧在建立關係,展現好奇與關心上非常有幫助,而 SPIN 則是在探詢需求上是個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其中一點很重要的是:耐心。不要講沒兩句話就開始推銷產品。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銷售人員最常做的事,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業務接近我們都只是為了業績而已的原因。確認清楚客戶的需求後,提出最適合他的解決方案,才是顧問式銷售。
Listen (傾聽)
傾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絕對不低於上述兩點,畢竟如果想要知道客戶需求,卻沒有認真聽,又怎麼可能真的提出滿意的方案呢?如果只是一直丟問題給客戶,只是一昧的想要把計畫中要問的問題問完,客戶又怎麼可能會有信任感,又怎麼可能會願意說出心裡的話呢?
事後的檢討與改進
人無完人,業務的目標就是不斷挑戰更高的業績,賣賣賣直到征服世界!
檢討是必要的。
通常大家說到檢討都是針對失敗做檢討。一筆單沒有順利結單,至少會有三個面向可以思考(1) 為什麼失敗 (2) 下一步還可以怎麼做 (3) 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順利結單的,開心之餘至少也有三點值得思考 (1) 為什麼成功 (2) 甚麼地方還可以更好 (3) 跟這個客戶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性。
成功的案例還是有可以更好的地方,相對的,失敗的案例中也會有做的好的地方。其實,如果要再更細部去分,運用 MTa 的概念,還可以拆分成是技術性問題還是非技術性問題,甚至更進一步去排出優先順序並且調整改善。但這篇文章還是以銷售為主,就不再贅述。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心態面的想法。聽過許多人說他們不想當業務,因為他們不太會講話,或是覺得不想把關係建立在金錢之上。不過身為一個業務,工作就是要把業績做好,為了業績去跟人接觸並沒有錯,也沒甚麼好覺得不好意思的。就跟軟體工程師寫程式然後公司給薪水一樣,任何人把商品銷售給另一個人,幫助他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應有的報酬,本來就是合理的事情。至於不太會講話,反應快確實在很多地方都有好處,但相比起認真做好事情準備且善於傾聽客戶需求的業務人員,前者的業績未必就會比較好。
因此面對客戶毋須覺得銷售商品難以啟齒,把自己當作是對方的顧問,勇敢地提出解決方案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